游客发表
作者製作提供 當比較各個工業及服務業時,也可以大致看到類似的趨勢,許多行業的平均工資自2000年以來,也普遍保持在高於基本工資的類似水平。
《太陽星報》的評論表示,社會上出現譴責的言論是好事,表明社會依然關心媒體殺戮情況,但譴責對實際改善力量有限。PTFoMS臉書上發表文告說民,「請記得我們提供七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若您覺得生命受到威脅我們會盡全力給予協助。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麗亞·雷薩(Maria Ressa)在訪談中提及馬拉巴南被殺事件。」PTFoMS於2016年由杜特蒂成立,主張「保護我國媒體工作者生命、自由與安全來維護新聞自由」。人權組織也表示,媒體遭恐嚇及暴力威脅的情況在2016年杜特蒂上任後惡化,杜特蒂在任期間已有21名媒體工作者遇害。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PTFoMS於2016年由杜特蒂成立,主張「保護我國媒體工作者生命、自由與安全來維護新聞自由」。
總統媒體安全特別工作組(The Presidential Task Force on Media Security, PTFoMS)也正全面調查,以確認背後的殺害動機是否與受害者的記者身分有關,執行主任表明,「我們會追查到底,不惜一切將犯案者繩之以法。」《路透社》的發言人表示,馬拉巴南是一名才華橫溢且堅韌不拔的記者,「得知他的死訊令我們深感悲痛。此外,林宜玲團隊也開發病毒斑定量法、細胞病變定量法,免疫螢光抗體染色偵測法等等,協助院內研究人員偵測研發藥物、疫苗、中和抗體的有效性。
整理撰文:黃曉君|美術設計:林洵安 中研院P3實驗室 新冠病毒肆虐,防疫工作首重消滅、隔絕病毒,中研院在廖俊智院長帶領下,更是傾全院之力研發檢驗試劑、藥物、疫苗等等抗疫利器,務求消滅病毒無形。圖│林宜玲 本圖為楊安綏團隊開發的新冠病毒抗原檢驗試劑原型,林宜玲團隊提供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萃取物進行測試,並提供普通感冒病毒感染的細胞萃取物作為控制組,以資對照。另外還有雙門滅菌鍋,實驗用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蒸氣滅菌之後才能由外部取出。圖│研之有物 P1~P4實驗室差別在哪?P1實驗室最單純,只有洗手台、工作區、實驗衣,如大學的生物實驗室。
如果能夠「斷開」棘蛋白和ACE2的「連結」,即可能防止病毒感染細胞,這也是許多疫苗和藥物的重要標靶。冠狀病毒雖這麼小,家族卻很龐大,其中有七隻會感染人類──四隻是普通感冒病毒,其他三隻是SARS、MERS、以及引起COVID-19的SARS-CoV-2三種致命病毒。
「今年的COVID-19是百年大疫,所有原本不是研究病毒的都變成病毒學家了。每隻病毒都很有個性,定量方法必須量身打造。「但病毒這麼小,不可能放在顯微鏡下一個個數,必須研究適當的定量方法。從病毒斑的數量,參考原本稀釋的倍數,即可反推原本樣本中病毒的數量。
此外,實驗室必須具備高壓滅菌鍋,實驗用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蒸氣滅菌之後才能取出,人員進與出也有規定的路線。圖│林宜玲 每一行代表一種抗體的測試組,研究員在每個裝滿細胞的培養皿中,分別放入新冠病毒與稀釋後的抗體(上方橫軸為抗體濃度,越往右濃度越低),白點代表加入抗體後仍受到感染的細胞。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林宜玲) 林宜玲團隊以病毒斑檢測法,協助中研院吳漢忠特聘研究員篩選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治療性單株抗體。目前臺灣以 CT=40作為確診標準,意思就是如果樣本經過40次RT-PCR複製,仍未測到病毒訊號,受測者才可算為陰性。
去年初,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楊安綏團隊,19日內成功製備出適合檢測病毒抗原的單株抗體,也有賴林宜玲P3實驗室提供「真.病毒感染細胞」的萃取物進行測試。此外,P3實驗室也協助抗體、抗原檢測試劑的多項開發。
現實世界中,P3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真的必須穿著密不透風的實驗衣,才能處理危險病毒。P2實驗室加上生物安全櫃,比較危險的生物、怕被汙染的樣品,統統必須在安全櫃裡進行。
實驗室內是負壓(相比於室外壓力較小),氣流只能從室外往室內吹,不能由室內往外吹,避免病原菌外洩。從白點數量可知,第一種抗體中和新冠病毒的能力最好,細胞受到感染的機會最小。」林宜玲打趣地說:「不過,每隻病毒都很有個性,定量方法必須量身打造。幾天之後,如果細胞被感染、凋亡,會在原本位置附近擴散成一個斑點。」話鋒一轉,林宜玲隨即向聽眾發出靈魂拷問:「但大家真的認識病毒嗎?」 新冠病毒知多少? 新冠病毒大小約100奈米,大約是一根頭髮的直徑再小一萬倍,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我們做病毒的,都說自己在做奈米科技。P3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穿著實驗衣,而且穿、脫順序都有嚴格的SOP,並配合定期訓練。
如果樣本中病毒量非常少,RT-PCR必須進行多次複製,機器才會偵測到, CT值就會非常高。P3實驗室大解密 在好萊塢災難片「全境擴散」中,穿著宛如太空裝的研究人員,在密閉實驗室小心翼翼操作致命病毒,場面凶險非常。
這間實驗室少有鎂光燈照射,卻是中研院抗疫作戰的重要後盾,一起跟著研之有物,開箱神秘的P3實驗室。」因此除了使用傳統的PCR核酸檢測(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也研發出幾項重要定量法。
2020年中研院抗疫大仗,她負責領軍生醫所P3實驗室,研發定量病毒的方法,以協助驗證院內各項的檢驗試劑、藥物、疫苗的有效性。」生醫轉譯中心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執行長、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苦笑地說。
冠狀病毒如何感染人類?關鍵是:病毒表面突起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它們會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主要的受體為ACE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以新冠病毒來說,會使用RT-PCR(反轉錄PCR),就是讓病毒RNA反轉錄後的cDNA可以2倍、4倍、8倍、16倍……每次以2倍數複製,直到機器偵測到cDNA,那個次數就稱為CT值。但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卻有一間實驗室,日夜忙著「養」病毒,以檢測疫苗、藥物、試劑有效性,它就是中研院唯二的P3實驗室。以病毒斑定量法為例,研究者把病毒樣本稀釋成不同濃度,然後感染培養皿中的細胞。
最神秘的P4與P3大同小異,但人員必須穿著連身供氣正壓防護衣,衣服外面是負壓、內部是正壓,作用是防止病原菌隨氣流竄進防護衣內Photo Credit:維基百科 早期的美國——垃圾終於不再往外丟了 在1757年左右,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改變了美國人處理垃圾的方式。
而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爆炸並沒有把人類也一起炸成垃圾。然而,現代城市垃圾的管理方法則是小喬治渥寧上校(Colonel George E. Waring, Jr.)於19世紀末所創造。
只不過,這個在畫面上看似有趣的方法,最終因為該時代的成本太高而以失敗告終。渥寧和2000個身著白衣的雇員(因此被稱為「白黨」)在當時協力清理了街道上的垃圾,再一車車送往垃圾場或焚化爐。
這樣以來,垃圾就可以通過滑糟滑到山下。在國外,大多數人都習慣將垃圾集中放在指定區域,待清理人員於固定時間前來清理。Photo Credit:Tom Phan 新加坡——追求極致的效率 無獨有偶,在講求效率和便利的新加坡,也採用了垃圾從高處「往下放」的處理方式。才發現,原來是有人親自到府向你收取垃圾。
在那之前,這些垃圾甚至會送往大西洋傾倒。由於這些貧民區多位處坡道,因此地面傾斜、道路狹窄,造成清理家庭垃圾的處理相當困難。
因此,只要在垃圾裝滿之後,就可以不用踏出家裡一步,隨時往「小門」裡丟進去。若你是住在高樓層的住戶,只需要將垃圾袋綑綁在繩頭上,緩緩地將繩子從窗戶或陽台往下放,就會有清潔工人在地面上幫你接住。
巴西——一個滑糟,暫時解決了貧民窟的困難 20世紀80年代末的里約熱內盧,全市約3分之1的人口都聚集在400個貧民區。今天是星期日⋯⋯ Photo Credit:Tom Phan 好像是前陣子開始,才忽然意識到要在台灣丟個家庭垃圾,真的不算是一件很方便的事。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